您现在的位置是 : 首页  >  行业聚焦  > 正文

【天天速看料】对“抢麦”学生冷嘲热讽?到底是谁该脸红

日期:2023-02-20 20:50:20 来源:长安观察


(资料图)

近日,“某高校教师在中学讲座中被学生轰下台”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。视频显示,该教师演讲期间发表了一些关于读书学习的争议性言论,导致有学生上台抢过话筒反驳。

该教师究竟说了什么,目前有两种说法。一是其鼓吹“学生读书就是为了钱,不要谈什么理想抱负,金钱就是力量,有钱就有一切”;二是其大谈“读书赚钱后就要出国,可以与外国人优秀的基因结合”。如果上述言论确凿,那属实令人震惊。身为人民教师,身处励志课堂,却公然为拜金主义站台,对未经世事的高中生开低俗玩笑,话里话外透露着功利和歧视,可以说是非常荒腔走板的。有学生公开表示反对,更冲到台上夺下话筒,大声纠正到“学习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”,众多学生热烈鼓掌并退场,正是对这种庸俗价值观的批判,完全可以理解。目前当地相关方面已介入调查,相信现场情况很快就会水落石出。而涉事学校已明确表示,“学生很勇敢三观很正,不会处理。”

今天的中国,利益分化,价值多元,立场不同、观点有别十分正常。事实上,上述学生与讲座教师的交锋,便是两种价值观念的对撞,虽然一个在台上、一个在台下,但台下的同学同样有发言的机会和权利。反倒是事后网络上的一些言论,让人感到了阵阵寒意。比如有人在转发链接时对学生冷嘲热讽,乱扣帽子说什么“义和团再现”,还阴阳怪气道“我倒要看看这个孩子的未来”。对一个敢于宣扬正向价值的孩子如此恶言相向,拿愚昧的义和团说事,心底何其阴暗。还有不少人将重点聚焦在“为什么要读书”上,认为该学生缺少社会历练、过于幼稚,说到底无非是对“宏大叙事”的抵触罢了。

回想学生时代,可能很多人都想干出一番事业、成为国之栋梁。但当离开校园步入社会,有人发现自己能力有限放弃了梦想,有人在忙碌工作中磨平了棱角,现实的平淡与青春的激昂格格不入,不少人因此油腻市侩,觉得已经洞察了世间真理,不仅嘲笑年轻的自己,更好为人师,希望用一种“过来人”的身份敲打后辈。然而,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从来都是统一的,一个人经过教育习得技能,在本职岗位上认真工作努力打拼,本身就是在为国家发展做贡献。拿着现实生活中所谓的“普通”,来否定过去时光里的“理想”,这无疑是一种认知谬误,是“读书无用论”的翻版。

学生时代是一个人三观形塑的重要阶段,那些真正走得远的杰出人才,那些真正为国家、为民族、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,都曾少年立志并为之孜孜努力。当一个国家的年轻一代都“聪明”“早熟”,开口闭口离不开票子、帽子、乐子,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,而是一种灾难了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学校教育必须把好三观,坚决摈弃功利主义视角,绝不能任由庸俗低俗价值观在校园内流布。

“少年智则国智,少年富则国富,少年强则国强,少年进步则国进步。”独立思考、一腔热血,为“读书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”呐喊和鼓掌的孩子,正是百余年前先辈们所憧憬的“中国少年”。前途似海,来日方长,呵护好、鼓励好他们心中的理想主义,前途无限的“少年中国”就有了不竭动力。

标签: 冷嘲热讽 中华民族 明确表示

推荐